畢業不久就倉促結婚,結婚才7個月,又匆匆離婚;再婚后才幾個月,就到法院起訴離婚……這種被稱為“閃離”的婚姻正在成都成為一種現象。昨日記者獲悉,郫縣法院日前對審理的離婚案件調查發現,閃婚后1~3年內起訴離婚的人超過6成。法院分析,其中,80后陶醉于一見鐘情的浪漫“閃婚”,忽視彼此的缺點,出現問題不能包容和忍讓,是離婚的一大原因。
記者采訪了多起“閃離”案件,從這些婚姻的歷程中,也許可以找到其走向終點的癥結所在。
案例 大學一畢業就婚了
小朱和小喬通過相親認識并結婚,婚后兩人家務丟給父母去料理,自己照樣蹦迪、下館子、泡吧、玩游戲,結婚7個月后,兩人扯了離婚證。
“我們是在律師的見證下和平分手的。”對離婚,今年24歲的小朱很平靜。兩年前,小朱大學畢業剛回到成都,他的父母就開始催促他結婚,并且很快為他購置了婚房。
周圍的朋友、同學也紛紛有要安定下來的念頭,因此當母親提出要他去相親時,小朱也同意了。小喬比小朱大1歲多,兩人見面后覺得比較投機,交往了近半年后,兩人結婚了。
沒法說清是從哪天開始的,婚姻生活開始給他們帶來了壓力。“他借口工作忙不回家,回來也不怎么跟我說話。”小喬認為自己遭遇了家庭“冷暴力”。小朱則想躲,因為他發現,自己其實沒有能力擔負起一個丈夫的責任,“心態上認為自己還小,還沒玩兒夠。”
小喬左思右想提出了離婚,“我們都還年輕,沒有小孩,錯了還能再來過。”小喬的提議得到了小朱的贊同。
案例 分隔兩地離多聚少
胡果和周立(均化名)還在鬧離婚,兩人已經領證兩年多,可實際上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4個月。周立今年33歲,江蘇人,小他4歲的胡果和他是老鄉。10多年前,周立就離開家鄉來到成都打拼。在成都談過幾個女友后,周立認為找“老鄉”會更談得來,語言、生活習慣等方面也相似。
因此,2008年春節,他帶著找老婆的使命回到江蘇,在朋友的聚會上認識了自己開公司的胡果。周立覺得兩人很談得來,相識才一周多時間,就向胡果求婚。婚后,周立說自己以后要在成都發展,但胡果卻說自己的事業在江蘇,“不可能來成都。”于是,這個問題把夫妻間的矛盾推向了頂點。在一次電話爭吵中,周立疲憊地提出了離婚。
|